產品目錄
技術文章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詳細內容

通信行業標準(YD/T 704-93)

點擊次數:4301 更新時間:2009-02-07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信行業(ye) 標準

話音頻帶調製解調器檢驗測試方法
YD/T 704-93
1 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話音頻帶調製解調器(以下簡稱Modem)的安全性能、接口電氣特性、主要附加功能、承受傳輸損傷能力、環境適應性及設備可靠性的檢驗測試方法。
  本標準可作為各類話音頻帶Modem設計、生產、質量檢測的技術依據。
2 引用標準
  GB 2421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總則
  GB 2422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名詞術語
  GB 2423.1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A:低溫試驗方法
  GB 2423.2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B:高溫試驗方法
  GB 2423.3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Ca:恒定濕熱試驗方法
  GB 2423.5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Ea:衝擊試驗方法
  GB 2423.10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Fc:振動(正弦)試驗方法
  GB 2828 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
  GB 2829 周期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於生產過程穩定性的檢查)
  GB 3454 數據終端設備(DTE)和數據電路終接設備(DCE)之間的接口電路定義表
  GB 3455 非平衡雙流接口電路的電特性
  GB 4857.2 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溫濕度調節處理
  GB 4857.5 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垂直衝擊、跌落試驗方法
  GB 5080.7 設備可靠性試驗恒定失效率假設下的失效率與平均*時間的驗證試驗方案
  GB 6587.7 電子測量儀器基本安全試驗
  GB  7623 在自動交換網上的自動應答設備和(或)並行自動呼叫設備,包括人工和自動建立呼叫時回波控製裝置停止工作的規程
  GB 7627 數據傳輸用失真和差錯率測量儀的特性
  GB 10292 通用用半導體整流設備
  YD 282 郵電通信設備可靠性通用試驗方法
  YD 514 非話用戶終端設備與公用網接口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
  YD/T 588 網上音頻調製解調器承受傳輸損傷能力的基本要求
  CCITT V.25bis 公用交換網中使用100係列接口電路的自動呼叫和(或)應答設備
  CCITT V.42 用於帶有異步/同步轉換DCE的差錯校正方法
  CCITT V.42bis 使用差錯校正規程的數據電路終接設備(DCE)的數據壓縮規程
  CCITT V.54 調製解調器用的回路測試設備
3 測試條件
3.1 在無特殊規定時,本標準各項測試均在如下環境條件下進行:
  環境溫度:15~35℃;
  相對濕度:30~75%RH;
  大氣壓力:86~106kPa;
  交流供電:220V±10%,50Hz±2%。
3.2 本標準各項測試所用儀器、應按照計量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計量檢定並校準合格。
4 安全性能測試
  在對Modem進行檢驗測試時,應首先進行安全性能的測試。
4.1 絕緣性能
  a. 測試連接如圖1。
圖1 絕緣測試連接
  b. Modem電源開關置於接通位置,但不接電源;
  c. 將兆歐計兩線分別連接被測Modem電源線及機殼金屬部分;
  d. 調正兆歐計直流電壓至500V,穩定5s後測量,絕緣電阻應不小於2MΩ。
4.2 耐壓性能
  a.~c. 步驟同4.1條,將圖1中兆歐計改為交流電壓擊穿表(0~1500V、50Hz±5%,失真係數≤5%,zui大輸出電流≥5mA);
  d. 調正交流電壓擊穿表的交流電壓逐漸上升至1500V,穩定之後保持1min,再平穩下降至0V。
  注:如裝有避雷器,應將其斷開再作耐壓性能測試。
5 接口電氣特性測試
5.1 DTE/DCE接口電氣特性測試
5.1.1發生器開路電壓U0的測試
  a. 等效測試電路連接如圖2;
圖2 接口點參數等效測試電路
U0-發生器開路電壓;R0-在接口點測得的與發生器有關的總有效電阻;
C0-在接口點測得的與發生器有關的總有效電容;U1-接口點對地線或與公共
回線的電壓;CL-在接口點測得的與負載有關的總有效電容;R1-負載電阻;
EL-開路負載電壓
  b. 將接口點斷開,在接口點發生器一側,測量開路電壓U0U0應不大於25V。
5.1.2接口點電壓U1的測試
  a. 等效測試電路連接如圖2;
  b. 在U0≤25V、EL=0V、RL=3~7kΩ、C≤2500pF條件下,測量接口點電壓U1U1應在5~15V範圍內。
  與網接口電氣特性的測試項目、方法和要求,應按照YD514的相關規定進行。
6 主要附加功能測試
6.1 自動呼叫應答功能的測試
  a. 電路連接如圖3;
圖3 音頻信道模擬測試係統
  b. 音頻信道模擬器中用戶環路的環流設置為18mA;
  c. 使被測Modem和參考Modem(符合CCITTV.25bis建議規定的呼叫應答程序)均處於交換線工作方式,並置Modem為自動應答方式;
  d. 通過參考Modem撥號,被測Modem自動應答並連通在預置的速率上;
  e. 通過被測Modem撥號、參考Modem自動應答並連通在預置的速率上。
6.2 環路測試功能
  a. 電路連接如圖4;
圖4 環路測試圖
  b. 本地模擬環回測試(環3):置被測ModemA為本地模擬環回狀態,DTEA發送100個字符,回顯無誤;
  c. 遠程數字環回測試(環2):置被測ModemB為遠程數字環回狀態,DTEA發送100個字符,回顯無誤;
  d. 將ModemA和ModemB重複b、c條。
6.3 差錯控製功能的測試
  a. 電路連接如圖3;
  b. 使參考設備(差錯控製功能符合CCITT V.42建議的規定)和被測設備在非差錯控製下建立連接;
  c. 數據終端設備(無差錯控製功能)通過參考Modem發送測試文件;
  d. 調整音頻信道模擬器的傳輸損傷參數致使Modem產生傳輸差錯;
  e. 使兩台Modem在差錯控製(包括流量控製)方式下建立連接,並重新發送與c條相同的測試文件;
  f. 保持模擬器中的損傷值,此時應無傳輸差錯。
  注:僅定性地檢測功能,故文件的內容和形式不作具體規定。
6.4 數據壓縮功能的測試
  a. 電路連接如圖3;
  b. 使被測Modem和參考Modem(其數據壓縮方式符合CCITTV.42bis建議的規定)均在非數據壓縮方式下建立連接;
  d. 使兩台Modem在相同數據壓縮方式(包括差錯控製方式)下建立連接;
  e. 使數據終端設備以高於Modem傳輸速率2~4的接口速率,通過Modem發送(或接收)與c相同的測試文件,Modem應能正常工作,並且其傳輸時間應比無壓縮時短。
7 承受傳輸損傷能力測試
  測試儀器:音頻信道模擬器,Modem測試器及控製器。
7.1 背靠背連接時的比特差錯率測試
  a. 測試連接如圖3;
  b. 音頻信道模擬器不加傳輸損傷;
  c. 測量Modem的發信電平並據此調整模擬器的發信點電平;將收信電平按如下規定調整;
  對於交換電路,被測Modem的收信電平為-30dBm;
  對於電路,被測Modem的收信電平為-20dBm;
  d. 對於交換線方式Modem,通過軟件(或硬件)控製使Modem處於非差錯控製方式並建立呼叫連接。
  e. Modem測試器從A端按同步或異步方式發送符合GB7627規定的碼型,發碼配置如下:
  發送碼組長度:1000bit/組;
  發送碼組數如表1。
表1
傳輸速率
bis
發送碼組數(組)
背靠背連接
單項損傷下
綜合損傷下
300
≥1000
≥1000
≥100
600
≥1000
≥1000
≥200
1200
≥1000
≥1000
≥400
2400
≥1000
≥1000
≥800
4800
≥1600
≥1600
≥1600
9600
≥3200
≥3200
≥3200
14400
≥4800
≥4800
≥4800
  f. Modem測試器自動測出被測Modem的錯誤比特數目,比特差錯率應符合YD/T588的要求。
7.2 Modem抗噪聲能力的測試
  a. 測試連接如圖3;
  b. 音頻信道模擬器按YD/T 588的規定加隨機噪聲,采用等效於3kHz帶寬平坦特性的濾波器,然後按7.1條的a及c~e步驟進行,比特差錯率應符合YD/T588的規定。
7.3 綜合損傷條件下的比特差錯率測試
  a. 測試連接如圖3;
  b. 音頻信道模擬按表3規定加綜合損傷參數,然後按7.1節的a及c~e項步驟進行測試,比特差錯率應符合YD/T 588的規定。
表2
綜合損傷分組
項目
1
2
3
≤4.8kbps
≤9.6kbps
≤14.4kbps
衰減/群時延失真
dB/ms
見表3
信噪比,dB
25
30
35
2次或3次諧波衰減
dB
25
35
40
相位抖動(p-p)
(50Hz)
10°
10°
頻率偏移,Hz
±5
±5
±5
量化失真,dB
30
30
30
回波衰減
dB
近端(0ms)
10
10
遠端(100ms)
10
10
表3
頻率
Hz
衰減失真
dB
群時延失真
ms
300
500
600
800
1000
1800
2600
2800
3000
3.5
1.5
0
3.5
10.0
13.5
3.0
1.5
0.5
0
0.5
3.0
7.4 接收靈敏度的測試
  a. 電路連接如圖3;
  b. 測量Modem發信電平並據此調整模擬器的發信點電平;調整信道模擬器的衰減值,使收信電平為-43dBm(交換線方式)或-26dBm(專線方式)
  c. 音頻信道模擬器不加其他傳輸損傷,被測Modem與參考Modem應能正常建立接續;
  d. 增加模擬器的衰減,使收信電平逐步下降至Modem的載波中斷,此時的電平應在-45~-48dBm(交換線方式下)或-28~-31dBm(專線方式下)範圍內,並且應滿足電路由斷開到接通時的電平比由接通到斷開時的電平至少高2dB的要求。
8 環境適應性試驗
  本標準有關環境試驗方法的術語及總原則符合GB2421、GB2422的有關規定。所用試驗設備、儀表符合GB2423的有關規定。
  試驗的順序應按低溫、高溫、恒溫濕熱、振動、衝擊、跌落依次進行。試驗樣品數按GB2828檢查水平Ⅱ二次抽樣方案的規定進行抽取。被測Modem在作環境適應性試驗前的初檢及試驗後的檢測按本標準7.3條中的方法進行,並進行外觀檢查。
8.1 低溫試驗
8.1.1工作溫度下限試驗
  按照GB 2423.1試驗Ad:“散熱試驗樣品的溫度漸變的低溫試驗方法”進行。電源電壓:220V。
  a. 初檢被測Modem合格後再進行以下步驟。
  b. 將被測Modem置遠程數字環回方式,用音頻線連通兩台被測Modem,放入試驗箱內將箱溫調整至+5±3℃,持續2h後觀察,測試環回方式工作應正常。
8.1.2存儲溫度下限試驗
  按GB2423.1試驗Ab:“非散熱試驗樣品溫度漸變的低溫試驗方法”進行。
  a. 使被測Modem處於非工作狀態。置於箱內。為防止結霜和凝露,允許用聚乙烯薄膜包裝設備。
  b. 將試驗箱的溫度下降至25±3℃,持續2h。
  c. 待溫度自然恢複至3.12條規定的環境條件下(恢複時間zui少1h)進行zui後檢測。
8.2 高溫試驗
8.2.1工作溫度上限試驗
  按照GB 2423.2試驗Bd:“散熱試驗樣品溫度漸變的低溫試驗方法”進行。電源電壓:220V。
  a. 被測Modem經初檢合格後進行以下步驟。
  b. 將被測Modem置遠程數字環回方式,用音頻線將兩台Modem連通,放入試驗箱中調整箱溫至40±2℃,持續2h後觀察,測試環回方式工作正常。
8.2.2存儲溫度上限試驗
  按GB 2423.2試驗Bb:“非散熱樣品溫度漸變的高溫試驗方法”進行。
  a. 使被測樣品處於非工作狀態,置於箱內;
  b. 將試驗箱的溫度調整至55±2℃,持續16h;
  c. 高溫試驗結束 ,待自然恢複至3.1條規定的環境條件下(恢複時間至少1h),進行zui後檢測。
8.3 恒定濕熱試驗
8.3.1工作條件下的恒定濕熱試驗
  按GB2423.3試驗Ca:“恒定濕熱試驗方法”進行。
  ①被測Modem經初檢合格後進行以下步驟;
  ②將被測Modem置遠程數字環回方式,用音頻線連通兩台Modem放入試驗箱中,調整箱溫至40±2℃、相對濕度至(90±3)%,持續2h後觀察,仍應保持環回方式正常工作狀態。
8.3.2存儲條件下的恒定濕熱試驗
  按GB 2423.3試驗Ca進行。
  a. 被測設備處於非工作狀態;
  b. 將被測設備置於試驗箱內,調整箱溫至40±2℃、相對濕度至(93±3)%,持續時間48h;
  c. 試驗結束,待恢複3.1條規定的正常溫度保持2h之後,進行zui後檢測。
8.4 振動試驗
  按GB 2423.10試驗Fc“振動(正弦)試驗方法”進行。
  a. 被測設備處於非工作狀態;
  b. 按GB 2423.10的要求將被測設備固定在試驗台上;
  c. 振動試驗條件:
  初始和zui後振動響應檢查:掃頻範圍為5~35Hz;掃頻速率為每分鍾1個倍頻程;驅動振幅為0.15mm。
  定額耐久試驗:驅動振幅為0.15mm,持續時間為10h。
  掃頻耐久試驗:頻率範圍為5~35~5Hz;驅動振幅0.15mm;掃頻速度每分鍾不大於1個倍頻程,循環次數為二次。
  注:驅動振幅為峰值。
  d. 試驗結束後,進行zui後檢測。
8.5 衝擊試驗
  按GB 2423.5試驗Ea:“衝擊試驗方法”進行。
  a. 使被測設備處於非工作狀態。
  b. 將被測設備按GB 2423.5的要求固定安裝在試驗台上,衝擊波形為半正弦,加速度為300m/s2,持續時間11±1ms,沿Modem三個軸向任選一麵,每麵各衝擊一次。
  c. 試驗結束後,進行zui後檢測。
8.6 跌落試驗
  a. 將被測設備進行安始檢測合格後,將其裝入包裝盒內,使其處於準備運輸狀態。
  b. 按GB 4857.2中2.1條表中條件6的規定進行預處於4h。
  c. 按GB 4857.5中3.5.2.1.a的要求,將包裝件距離水泥地麵800mm高處平行跌落,前、後、左、右、底五麵各作一次。
  d. 試驗結束後,包裝盒應無明顯的變形和損壞。從盒中取出設備進行zui後檢測。
9 可靠性試驗
9.1 試驗環境
  溫度:15~35℃
  相對濕度:40%~90%;
  大氣壓力:86~106kPa;
  電源電壓:220±10%V;
  上限電壓占試驗時間的25%;
  下限電壓占試驗時間的25%;
  標稱電壓占試驗時間的50%。
9.2 試驗方案
  a. 本標準優選GB 5080.7中試驗方案4:7,方案的主要特征如表5。
  b. 失效判決如圖5判決圖及表4判決表所列。
圖5 判決圖
表4 判決表
相關失效數
累積相關試驗時間(m0的倍數)
拒收
(等於或小於)
接收
(等於或大於)
0
1
2
0.12
0.89
1.44
1.50
  c. 設備在現場使用中由於內部元器件質量差等原因引起的失效稱為相關失效,通常 指正常運行受到破壞並導致撤換零部件的停機故障或差錯,音頻Modem的相關失效主要指下述情況:
  --通過指令或按鍵操作使其從聯機狀態轉為命令狀態而不能實現;
  --一台呼叫,另一台應答,用人工或指令操作而不能連通;
  --在電源電壓變動時或正常操作下的不正常斷線(載波丟失)事故;
  --Modem電源故障造成的停機事故。
  如果重新清除後能恢複正常,則上述情況每發生3次計一次相關失效。
  由同一台設備同一因素產生的相關失效,隻計算一次。
9.3 產品抽樣
  在可靠性試驗時,應在交驗合格的產品中,按照GB 2829中規定的判定水平Ⅱ、一次抽樣方案進行抽樣。
9.4 試驗方法
  將每兩台抽樣設備以zui高傳輸速率、按遠程數字環回方式對通,每隔1h,觀察設備工作是否保持正常。
9.5 試驗判決
  若可靠性以平均*時間(MTBF)來表征、設MTBF(m1)值為x小時,則按本標準表4、表5或圖5的參數及判定範圍,能夠作出判定的試驗總台時zui少為:
  1.1×Dm×m1=1.1×3×x=3.3x(h)
  當試驗總台時超過3.3x小時而相關失效數不超過1次時,即可判定本次測試的設備符合原定可靠性(平均*時間)的要求。此時用戶及生產廠家承擔的實際風險均不超過20%。否則應繼續試驗,試驗應保持到總試驗時間及總失效數均能按圖5或表4作出接收或拒收判決為止。
  多台樣品受試時,每台的試驗時間不得少於所有樣品平均試驗時間的一半。
9.6 可靠性試驗選用方案
  GB 5080.7中的4:7方案為可靠性驗證試驗的優選方案。符合GB 5080.7規定的其他方案可作為選用方案。
表5
方案編號
預期風險率
鑒別比
Dm
m m0時作出判定的期望時間
實際風險
生產方風險
α
使用方風險
β
m0/ m1
m0的倍數
m= m0
α1
m m1
β1
GB5080.7中4:7
20%
20%
3
1.1
18.2%
19.2%
  注:實際風險偏離預期風險是因試驗方案中采用近似與截尾所致。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提出。
  本標準由郵電部電信傳輸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由郵電部電信傳輸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柳華棟。                                                                


上一篇 溫度試驗中斷處理的依據 下一篇 GB2423.18交變鹽霧試驗方法